陈际红:律师中的科学家,科学家中的律师|郡主的客厅 第二十六期

 

跟陈际红相识多年,他也经常作为嘉宾参加法佬汇的活动。对他印象最深的是身边许多与我熟识的大公司法总,在聊起自己合作过的知识产权、数据安全领域的律师时,都提到陈际红。好像市场里只有陈际红在做这些业务板块似的。

在专访之前,我还以为陈际红跟大部分做知产、数据安全的律师一样,无非是多读了些法条,新法规出台后做做阅读理解这样。直到专访后我才知道,陈际红原来是正儿八经的技术出身,简直就是律师中的科学家。

 

 

 

如果你见过陈际红,并跟他有过深入交流,你一定会得出跟我一样的答案:陈际红是个天生的法律人。

在他面前,你任何幅度稍大的举动都会显得毛躁,因为他的严谨淡定是极致化的。专访全程,我没捕捉到他情绪上丝毫的明显波动。倾听时如二月水,波澜不惊;表达时似三尺锋,剑出封喉。这就是我眼中的陈际红。

陈际红是河南鹤壁人。

全国高考最难的三大省份之一,并没有拦住他前行的脚步。早在高二时,陈际红就提前参加高考并顺利考进了西安交大机械学院。

彼时的陈际红醉心学习,你可以说他无趣,也可以说他纯粹,总之学习是陈际红大学时期的全部。男女间的卿卿我我,西安夜晚的声色犬马与他无关,反而枯燥繁复的机械原理与工程方式能带给他充实和快乐。

上课,去图书馆,帮老师做科研,一直到陈际红毕业,他写的论文登上了国际权威刊物MMT。而在此之前,几乎没有大学生在该刊物发表论文的先例。

通常能取得这种成就的人,除了自身勤奋,更多的是对专业发自内心的热爱。

在计算机刚兴起时,大多数人连打字都打不利索,陈际红已经开始自学各种计算机语言,开发制作各种有趣的程序。

按照当时的轨迹发展,陈际红未来大概率会走科研路线,所以我还挺好奇他当律师是出于什么缘分的。

1993年毕业后。为了进一步深造,陈际红考进清华大学精密仪器专业读研究生。

 

 

研二时,一个在美国做律师的朋友找陈际红俩人吃了顿饭,期间朋友跟他讲到了知识产权的概念,当初在国内知识产权还是个新概念。陈际红因此得知了做知产的律师大多要对技术了解,而且有留学背景。通过自己对技术和法律的专业认知,帮助企业做专利布局,在未来抓住产业机会。

陈际红觉得这工作很有意思,一方面自己的技术能够运用得上,另一方面陈际红认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紧密与互联网产业的飞速发展,这份工作将是未来炙手可热的发展方向。

陈际红决定试一下,于是把全部律考的书买回来,利用一整个暑假的时间备战律师资格考试。

我没记错的话,当时律师资格考试通过率只有百分之十左右,零基础,短时间,陈际红居然在当年10月份的律师资格证考试中以高分顺利通过。

这大概是我采访过最迅速的通过律考的嘉宾了。

陈际红却觉得这是水到渠成的事情,第一自己当时正是学东西的黄金年龄,第二法学的逻辑其实跟理工科的逻辑相通,第三清华是最能考试的学校之一,所以自己对大型考试也不怵。综合下来,通过法考理所当然。

尽管陈际红的解释轻描淡写,但我很清楚这个过程有多难。2007年我备战司法考试的时候准备了四个半月,那其中的艰辛一生都记得。陈律师肯定也是洒下多少汗水,才能换来多少果实。

 

 

 

陈际红在当时包括现在,都是市场的香饽饽。

大家都清楚一个在法律领域拔尖,又在技术层面精通的人才有多稀缺。

在很久之前,我跟信通院云大所的何所长有过一次谈话,我俩的认知是,在法律界想寻找一个懂科学、懂工程、理科背景扎实的人几乎是不存在的。

人的构造就是如此,你理科好或者文科好,是基因决定的,二者兼得的可能性不是没有,只是概率极小。即便有人满足两方面的天赋,还能保证不浪费、一直深耕两个领域的,就几乎为零。

记得有次在我组织的饭局上,大家聊到了数据、知产方面的案子,一位法总说我们这方面的案子是找陈际红做的,另一位法总说我们也是,这时候大家才发现,原来圈子里大家合作的数据、知产律师都是陈际红。

可见陈际红在数据、知产领域的专业性,以及该领域好律师的稀缺性。

可能有人会有疑问,律师就学习运用好法律就可以了,懂技术有什么用呢?

举个简单的例子,陈际红有个好朋友,最初在信通院后来去了一家国际公司,当时他在做一个稍显复杂的技术项目,跟对方谈判好几天都没有进展,后来请陈际红帮忙。

律师会上,对方的PPT讲完,陈际红就理解了对方的业务流程、处理方式、数据流等技术以及非技术层面的问题和诉求。听陈际红讲完,对方既惊讶又感叹,之前谈了好多次都谈不拢的事情,让陈际红二十分钟就解决了。

如果不懂技术,就没办法跟对方实现同频交流,更别提解决问题。

除了是个技术大拿,陈际红还有一个优势使他在市场能够脱颖而出的,就是对市场极度关注从而非常了解行业。

早在1996年毕业时,陈际红就开始关注TMT行业,准确地说,是互联网行业,因为当时TMT这个名词大家还很陌生。

从最初的技术角度,到研究行业的发展趋势、商业模式、交易规则等。虽然这部分关注无法在当时产生盈利,但陈际红依然会分配出固定的精力钻研其中。

陈际红认为律师不能靠法言法语跟别人交流,面对管理人员你要谈得了产业趋势;面对技术人员你要敲得了代码聊得了研发;面对法务人员你要有足够的法律专业度。

跟不同的人保持同频,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前提。

要么说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陈际红律师生涯的重要节点,还真就跟他的技术背景有关。

 

 

1999年,发生了一个全球化的网络安全问题——千年虫问题。

很多人都知道千年虫事件,但不清楚千年虫具体是什么,当年计算机程序的智能系统中年份使用两位十进制数表示,因此当系统进行跨世纪的日期处理运算时,就会出现错误结果,进而引发各种各样的系统功能紊乱甚至崩溃。

这种程序崩溃必然在国家安全、企业运作、数据存储等方面滋生很多法律问题。

当时就千年虫问题,大家展开了很多技术层面甚至玄学层面的讨论,一度有谣言认为千年虫甚至将引发地球毁灭。

在中国,能从技术角度出发并结合法律专业看待千年虫问题的,陈际红是第一个。

于是陈际红在对千年虫技术层面了解的基础上,结合法律问题给立法机构写了一封立法建议。工信部计算机千年虫大会也邀请陈际红去做主题演讲。

当时新华社对陈际红的采访千年虫的新闻还被评为年度十大新闻,负责采访陈际红的记者还因此提了职称,分到房子。

后来人民日报、新华社、法律日报、计算机世界等等对此争相报道,一时间,二十出头的律师陈际红,出现在各大报纸头版头条,风头无两。很多企业在看到新闻后,也纷纷向陈际红咨询相关的法律风险问题。

我还挺好奇,初出茅庐的陈际红,是怎么知道给政府写立法建议。又是如何引起官媒注意的?

陈际红说,这得谢谢起初带我的两位师傅,当初千年虫问题出现后,师傅特别支持我做这件事,帮我出谋划策,对接资源。新华社的记者就是师傅帮我联系的,没有他们的帮助,再好的东西没有平台也是做无用功。其实年轻律师,特别是在当下的市场环境里,如果入行初期能跟一位投缘的好师傅,平时帮你把握方向,关键时刻在后面推你一把,能少走很多弯路。

虽然陈际红说得没错,但我对目前律师行业的洞察是,类似过去师徒关系的相处模式已经越来越少,毕竟律师行业还是很看重个人能力以及人脉资源的,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事情屡见不鲜。

陈际红却从另外一个维度给了我新的思考,他说首先师傅尽心尽力的教徒弟,把徒弟带出来能为法律行业输送更专业的人才,行业繁荣了,师傅自己也跟着水涨船高。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徒弟则要怀着一颗感恩的心,这是一种相对健康的师徒模式。

老实说,现在社会发展节奏这么快,从功利的角度出发大家都恨不得做事两点一线,能像陈际红这样想着整个行业环境,反过来赋能行业里每个人的堪称稀有。

事实证明陈际红并不是说漂亮话,后面我会跟大家再聊这件事。

陈际红提出关于千年虫安全问题的法律应对建议后,侧面推动了国家关于网络安全、知识产权方面的关注。

2000年,为适应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全国律协决定成立信息网络与高新技术专业委员会,尚属律界新人的陈际红成为该委员会的秘书长。

 

 

2002年,随着业务的发展,陈际红觉得如果未来想要更大的发展,自己尚欠缺国际化的视野。于是,在朋友介绍下,去到美国芝加哥肯特法学院留学进修。

留学期间,除了学习专业之外,陈际红深入地了解了美国律师的工作逻辑,他们如何做市场,如何开拓,如何管理律师与客户的关系等等。

在当时,美国律师的工作程序、理念、管理方式相比国内要规范成熟很多,这使得陈际红的眼界得以打开,专业能力得以提升。

 

 

因为陈际红是以全职律师的身份出国留学,所以我还蛮好奇他出国这段时间,会不会影响国内的业务和客户。

陈际红说:“影响是客观存在的,客户之所以选择你,首先是出于信赖感,其次是当他需要你的时候,你要第一时间给予支持。在国外这段时间,客户需要你的时候但找不到你,肯定是有影响的。但当你留学回来后,回报以更专业的服务,能够弥补这种信赖感的缺失,甚至对信赖感有所增强。凡事必有两面,得失都在其中。”

留学回来后,陈际红被转换到另一个律所,在这段时间,是陈际红积累客户的爆发期。后来又辗转去到中伦,组建了专业团队,一直到现在。

做律师以来,陈际红除了大家都会的业务之外,已经习惯分出一部分精力给客户,了解客户近期遇到的问题;一部分精力给行业,关注行业最近的发展动态,分析未来的发展趋势;还有一部分精力通过研讨、咨询以及参与立法的方式,用于跟立法部门和监管部门进行沟通。

特别在中国,由于监管的趋势、重点多变,如果无法及时了解政策,就很难对企业发展中将要产生的问题有正确的预判,从而导致自身业务能力的滞后。

 

 

 

老朋友肯定清楚,我这档专访,一直是展现嘉宾们鲜为人知的一面,但陈际红却过于严谨冷静,一些有趣好玩的点一直也抖不出来。

本着山不向我走来,我就向山走去的原则,我加采了一段陈际红多年的同事——王中廉律师。

直到发布这天,我仍庆幸自己当初的决定,让我看到了陈际红可爱的一面。

 

 

王中廉跟陈际红的反差很大,是个话多且爱笑的女律师。最初加入中伦时就是陈际红面试的她,当时聊完想想陈际红冰冷严肃的样子,王中廉心里一凉,觉得自己没戏了。没想到第二天接到了人事部门的电话,告诉自己面试通过,准备来上班吧。

从那天起,王中廉就知道,陈际红是个喜怒不形于色,外表冷漠但内心温暖的人。

陈际红团队以90后为主,气氛轻松,同事们私底下开玩笑,说陈际红是个“笔直而冷漠”的人,这跟我的初印象完全吻合。

因为工作需要,王中廉经常配合陈际红出庭,大家还给他俩的组合起了个好玩的名字“没头脑和不高兴”。

王中廉说,自己跟陈际红一起工作八年,才偶尔看到陈际红专业严肃以外的另一面,今天必须全爆料出来。

有次年会,陈际红跟其他合伙人一起跳了一支舞,舞台上陈际红穿着羊皮袄,头上裹着白毛巾,一副陕北打扮。在刘德华《我们屯里的人》音乐声中,僵硬但卖力地扭动着腰肢,逗得台下律师们哈哈大笑。

王中廉说:“老陈太能藏了,谁也不知道他是啥时候偷偷排练的,团队的伙伴们都惊呆了。”

陈际红的反差还不止于此,按理说陈际红像那种古板不会搞气氛的领导,但陈际红为了培养团队黏性,专门安排了一名同事想各种各样的活动组织团建。王中廉说:“老陈其实特开明,他get到了团建的精髓,就是老板要出钱,但是人不要去,哈哈哈哈。”

陈际红还特别爱讲冷笑话,去年夏天,陈际红带团队去北海涠洲岛团建。出海钓鱼时,大家一条鱼也没钓到。离开时,赶上王中廉有工作,需要留在酒店参加线上开庭,陈际红就跟团队其他小伙伴说:“因为王律师昨天一条鱼也没钓到,所以我们把她留在涠洲岛继续钓鱼,什么时候钓到鱼了,什么时候再回来。”

结果大家都相信了,可见老陈在开玩笑的时候,也是一脸认真严肃的样子。

陈际红还是个特别细心,关心下属的领导。前段时间端午节,考虑到团队很多年轻人自己不会做饭,也没有对象,所以陈际红安排王中廉去餐厅买点直接做熟的粽子,大家一起在律所吃,这样就不用回家自己做了。

本来挺温馨的一件事,陈际红偏偏发扬了理科直男的风格,在发通知时说:“因为大多同事单身,自己不会也没人帮他做饭,所以我们买到熟的粽子,大家来吃吧。”

王中廉说大致意思就是这样,老陈特别强调了大家单身这层意思,好多小伙伴感觉受到了暴击,这个社会够歧视单身狗了,没想到吃个粽子还要被老板嫌弃……

关于陈际红好玩的趣事,除了跟他共事多年的同事,以及合作多年的老客户外,别人还真看不到。当然现在又多了一个地方,就是郡主的客厅。

抛开这些偶尔的可爱,陈际红本质上还是那个严肃冷静的“理科直男”,成为合伙人多年,陈际红没有因为商业而变得圆滑,坚持专业,热衷科学是陈际红贯穿始终的独特气质。

共事期间,同事们对陈际红的精神头以及勤奋一直羡慕且崇拜。陈际红的日程表总是排得满满当当,几乎每半个小时或者一个小时就有一场会,一整天下来,脑子还不乱,时刻保持清晰的思路。

 

 

聊完生活部分,我让王中廉分享一下跟陈际红做过的案子。

王中廉聊了一件颜色组合商标侵权诉讼案。

这起案件的难点是如何判定颜色组合商标的侵权,以及“在先使用”这一抗辩理由如何适用。

被告公司以使用商标的时间早于原告商标注册时间为由,请求法院认定其在涉案商标注册以前就已经在使用蓝黑颜色组合商标,因而不构成侵权。陈际红和王中廉,以多年以来积累的颜色组合商标侵权案件经验,克服证据年代久远(1990-2007)、证据难以保存、难以收集等困难,经过艰辛的证据收集工作,层层挖掘梳理,将多年的证据以合适的形式,具有说服力的逻辑顺序递交法院,获得法院采信,最终获得全面胜诉。

这起案件不仅有效地维护了客户的颜色组合商标专用权,更为客户颜色组合商标注册之前的知名度积累了事实依据,为客户在中国的颜色组合商标后续的维权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前面我们提到,陈际红做事不功利,愿意从行业的角度,以大格局,长眼光看待问题,这不是我说漂亮话,而是陈际红实实在在做出的事情。

在早期,知产和网络数据安全领域并不吃香,很多做这些领域的律师也在坚持一段时间后选择转做其他领域,只有陈际红等极少数人坚持了下来。

所以就这两个领域而言,陈际红已经做到了金字塔尖。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互联网的爆发,企业对知产及网络数据安全层面的需求激增,大量律师为了瓜分红利,又一拥而上。

这造成了该领域律师专业程度,服务能力良莠不齐,客户对该领域的律师能力也褒贬不一。陈际红认为,照这样趋势发展下去,极可能对整个知产行业造成冲击。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这是很简单的道理。但更多人,还是抱着能捞一笔是一笔的态度。

为了数据合规行业律师服务水准的提升,陈际红利用课程、研讨会等方式,经常性地无偿将自己的经验,知识分享出来,以求提高大家的业务水平。

我说,你这是凭一己之力在规范市场。

陈际红说:“规范谈不上,只是市场好了,大家也会生存的更健康。”

至今为止,市面上数据律师使用最多的,还是陈际红团队的业务流程以及范本。

我问陈际红,结合自身的经历,有没有什么分享给年轻律师的。

陈际红说:“我之所以能走到今天,不全是自己的努力,还有很多时代背景的机会以及贵人相助。但年轻律师想要具备竞争力,在行业内收获大家的认可,就要眼光更敏锐一些,有时候一些人少但值得坚持的赛道,出线的机会往往会更大一些。大家可以在不放弃自己赖以为生的主线领域之外,分出精力多了解一些主线以外的世界,并且长期坚持下去,或许会有不错的收获。”

专访最后,陈际红似乎有些意犹未尽,他的眼神有片刻的飘忽,像是在回忆自己的过去,又像看到了自己的未来。

他说:“我从不觉得自己老了,我有比年轻人更多的精力,觉得未来仍具有无限可能。我也从来不觉得有什么事情是做不成的,只要方向正确,脚踏实地,再高的山,也能一步步爬到山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