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法律生态的重构丨法佬汇会客厅第十七期回顾

2018年6月28日,法佬汇会客厅第十七期沙龙活动如期举行,阿里巴巴集团司法协同创新中心主任申欣旺先生做客法佬汇会客厅,带来“数字时代与法律行业变革”主题沙龙活动,与在场嘉宾一起,探讨互联网对司法行业的影响。法佬汇创始人王迎军女士欢迎大家的到来,并邀请申欣旺先生发言。

申欣旺先生认为:互联网的发展、技术的驱动,使得社会协作模式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这种变化从生产力环节开始,进而影响、改变作为生产关系的法律领域。

回顾1947年至2018年70多年的历史,从集成电路到微软系统、从苹果手机到雅虎谷歌,BAT和各式各样的互联网技术都已表明,人类已经进入数字时代。对大多数人而言,一部手机,可以解决我们的衣、食、住、行各类需求。从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交流(菜市场、便利店),到人与物之间的互动交流(手机、APP),互联网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语言处理、语言识别、机器学习、图像识别等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技术成为大势所趋,科技将颠覆我们固有的工作模式与生产关系,万物互联+人工智能,瓦解、重塑我们传统的生活方式、工作模式。

但回到法律行业,申欣旺认为,尽管互联网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尽管法律行业做了诸多探索,尽管在法律行业现在言必称“大数据、人工智能”,但互联网到目前为止并未改变法律行业。

这种不变表现在四个方面:信息采集方式未变从毛笔、钢笔、铅印再到打印,依靠纸笔采集信息的方式未曾改变)、交流沟通方式未变当事人听不懂法律语言,解释沟通成本高)、社会协作模式未变诉讼流程单一,法院内部协作少,社会协作难以介入)、法律工作模式未变从诉求、问题回溯事实,依靠重建法律事实,匹配法律规则)。这些问题没有本质改变、革新的话,不能认为互联网已经改变了法律。

不过,问题在于,生产力的改变已然对法律行业提出巨大的挑战和变革需求。申欣旺先生从三个方面描述这些挑战:

 

1、地域管辖被打破:画地而治的模式被挑战,司法如何建立起法律主体弱地域束缚的回应能力?

2、证据形态发生变化:从法律事实到客观事实,证据提交、流转,存证都将发生革命性的变化。

3、收案(纠纷)总量几何级增长:各类主体的缔约能力增强,纠纷数量暴增 (消费金融、商业交易、社交、游戏等)。

以金融领域信用卡纠纷对司法(或争议解决)的需求为例,2018年,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是2014年的2倍(参考自“央行:5月24日《2018年第一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产生大量纠纷,司法需求愈发迫切。然而,从传统司法来看,既无能力应对如此庞大的需求,以及案件高速增长的增量,司法和法官也无内在的收案动力(这类案件简单费时、工作价值低)。

这种背景下,无论是应对生产力变革的需要,还是对技术发展的自主回应,都需要法律行业做出回应。目前来看,法律行业做了诸多探索,主要体现在四大领域:

1、纠纷调解(例如淘宝互联网纠纷解决机制);2、智慧法院(杭州互联网法院、深圳福田法院巨鲸智类案全流程办理平台);3、法律服务(诸多法律技术服务应用);4、法务中台。

这些探索,走了不同的路,但总体而言,成功的案例寥寥可数,究其原因,一是目标不清晰,对于技术背景下法律服务生态的颠覆和重构的必然性缺少感知,多数停留在互联网辅助应用;二是方法存在误区,对互联、大数据存在基础性的误区。

 

在申欣旺看来,未来,法律生态将重构,其特点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法律服务普惠化:便捷、低成本、触手可及;二是司法体系平台化:成为社会治理基础设施;三是法律能力多样化:身份认证、文书送达等,专业人员做专业事,法官只负责裁判;四是法律语言大众化:从法律人的法律迈向普通老百姓的法律。

分享环节结束后,申欣旺先生一一解答、回应嘉宾们的疑问,大家交换想法和意见。君合律师事务所管理合伙人肖微与先正达(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中国区法务总监张宇明认为:人工智能不会轻易替代法律人,律师和法务的工作复杂、多线条,需要人为判断,但是,也要拥抱技术革新,提高法律人的工作效率。

ABB(中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中国法律和诚信合规总监姜凤纹女士则比较关心目前法律科技已经到达何种程度,申先生从抽象概念、现阶段的产品等方面进行了解答。

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法务部副总裁李萍;SOHO中国有限公司首席法律官才海涛等嘉宾也与申先生就互联网产品、法律科技产品现状等问题,交换了意见。

在交流过程中,很多嘉宾表示,此次沙龙受益匪浅,对今天谈及的法律科技非常感兴趣。讨论环节结束后,大家驻足交流,合影留念。

法佬汇会客厅致力于法商两界高端人士的交流与分享,如果您想得到更多权威人士的经验与智慧,请持续关注我们的沙龙活动。平常见不到的资深人士、听不到的深度探讨,等您参与!